士们创造出了地道战、地雷战等独特的作战方式。冀中平原的地道战堪称一绝,当地的百姓和战士们一起,挖掘出了纵横交错、密如蛛网的地道,这些地道不仅能隐蔽人员、储存物资,还能在关键时刻成为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。当日军前来 “扫荡” 时,战士们通过地道迅速转移,然后在合适的时机从地道口钻出,对日军发动突然袭击,打得日军晕头转向。而地雷战更是让日军胆战心惊,在胶东半岛等地,百姓们自制了各种各样的地雷,有拉雷、踏雷、绊雷等,将它们埋设在日军必经的道路上、村庄周围。日军每次行军,都要小心翼翼,生怕一不小心就踩上地雷,被炸得人仰马翻。
随着战争的持续推进,日军为了巩固其占领区,对各抗日根据地发动了一次又一次残酷的 “扫荡”。在 “扫荡” 中,日军实行 “三光” 政策,即杀光、烧光、抢光,妄图摧毁根据地的生存基础,消灭抗日力量。然而,根据地的军民并没有被吓倒,他们紧密团结在一起,开展反 “扫荡” 斗争。
在 1942 年的冀中反 “扫荡” 中,八路军战士和根据地的百姓们经历了极为艰难的时期。日军调集了大量兵力,对冀中平原进行了严密的封锁和疯狂的进攻。许多村庄被烧毁,百姓们流离失所,但战士们依然坚持战斗。在掩护群众转移的过程中,不少战士英勇牺牲,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百姓的安全。而百姓们也全力支持战士们,为他们提供情报、掩护伤员、运送物资,军民一心,共同抵御着日军的残酷进攻,让根据地始终屹立不倒,成为了插在日军后方的一把把利刃。
八、抗战后期的战略反攻
到了抗战后期,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形势越来越好,随着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上盟军的不断胜利,日本帝国主义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,中国战场也迎来了战略反攻的阶段。
中国军队在各个战场上开始主动出击,收复失地。在滇西缅北战场上,中国远征军与盟军协同作战,翻山越岭,穿越丛林,向日军发起了猛烈的进攻。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