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上班打卡的时间比平常晚了15分钟。”
从“逻辑”上可以作案。
只是,逻辑毕竟只是逻辑,所有证据都太间接。
历经多月法庭的唇枪舌剑之后。
法院作出了宣判:
史提夫谋杀罪名不成立,当庭释放。
参加旁听的凯琳的亲友,纷纷难掩失望之情。
他们这时候,大概只能等上帝给自己指明方向。
但谁都不知道。
这一等。
足足等了26年。
7
26年后。
2006年6月的这天,伍兹克罗斯警官班森,首次了解到这桩尘封多年的悬案。
其他警员说,可可作为凯琳的妹妹,
在这26年内,不知来了警局多少次。
也不知道,这个悬案的细节,她复述了多少次。
每次都带着希望来,然后失望离开。
但,这26年来,她从没放弃。
从没。
班森缓了缓情绪,作出了一个决定:
是时候,让我还给死者一个久违的公道了。
同月,该案的侦查工作正式重启。
只是,千头万绪,从什么地方下手?
班森从证据存放室,调取了当年的所有证据。
感谢科技的进步,证物现在都能通过电脑数位化处理。
力求不错过一丝细节。‘
而在重新调查的过程中,一些当年被遗忘或错漏的信息得到更新和修正:
第一,当年凯琳的死亡时间范围,被精确定位:凌晨12点30分;
第二,史提夫从家里到工厂的通勤时间,有至少45分钟,也就是他没有作案时间;
第三,当年欧文斯身上的伤痕,并不像是金属碎屑划伤的;
在一番对照后,班森有一种直觉:
欧文斯有较大嫌疑,当年对他的审问过于表面了。
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