:“用字写出来的情感,比短信深。”
我没再多说什么,只是点了点头。
广播再次响起,这是最后一次登机通知。
“我走了。”我勉强挤出一句话,拖起行李箱。
他没有再多说,只是微微点头,眼神深沉。
当我回过头时,他的身影已经消失在人群里。
巴黎的天空比我想象中更广阔,阳光透过云层洒在街道上。
我站在剧团的大门前,深吸了一口气,走了进去。
这里的一切都是新的:陌生的语言、不同的舞蹈风格,还有那些热情的同事。
排练厅里的镜子映出了我的影子,也映出了我内心的孤独。
陈扬的声音和身影不时浮现在我的脑海中,像是无法摆脱的回忆。
我们开始通过信件联系。
他的字迹隽秀,每个字都像他在舞台上的步伐,有力又坚定。
他告诉我,上海的民族舞团正在尝试一些新的东西。
“我试着在《梁祝》的传统舞段里加入了一点现代的旋律。”
“你会觉得冒犯吗?”
我笑着读完信,在脑海中想象他的表演,一定是既稳重又充满张力。
我在回信中告诉他,我的舞蹈也开始融合中国的元素。
“我们在做同样的事情。”
这是我写下的一句话,也是我给自己的安慰。
一次国际舞蹈交流会上,我偶然看到了陈扬的录像表演。
他站在舞台中央,眼神专注,动作优雅而流畅。
这是一支以《梁祝》为主题的舞蹈,但其中的现代化处理让我眼前一亮。
他的舞步中透着熟悉的力量,却又带着一种新的柔韧和自由。
我的眼眶突然湿润了。
这是我们一起创作的作品,可现在由他一个人诠释得如此动人。
那一刻,我下定了决心。
我要把《梁祝》带上国际舞台,用我的方式完成它的另一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