程花子回到破庙,酒足饭饱,美美地睡了一觉。
睡醒后,太阳西斜,眼看着要天黑了。
想着吃肉的碗还没还回去,就拿着碗再次回到陶宅东墙的小门里。
见到俞小宛,把碗还给她,道了谢,转身要走。
刚抬脚,忽然想起下午遇到的那个长相威武的男子,又转身问道:
“对了,小娘子,今天在门口,有人问我,这碗肉是哪来的,我说了是这家的一位娘子给我的,那个人好当时脸就拉了张驴脸。
怎么,这碗肉,不会是你偷的吧?”
俞小宛心里想笑,刚要说,她至于去偷一碗肉吗。
可是突然想到了什么,问:
“谁问你的?那个人长什么样?”
程花子笨拙地比划了一下:
“个头很高,长的魁梧结实,虽然年纪轻轻,但是浑身的官威,看起来怪吓人的——”
俞小宛暗叫不妙,等不及地问:
“是不是穿一件淡蓝色褙子,书生打扮?”
“对对对——他问完了,直接进了县衙大门,好像是县衙里的公差,怎么办,他不会是在查问这碗肉失踪的案件吧,小娘子,我可不想进大牢!”
俞小宛嘴角反射性地抽了抽:
完了,还真是流年不利,被小叔子撞见了!
程花子见俞小宛的反应,吓的往后退了两步,惊叫道:
“不会真是你偷的吧?”
俞小宛看着程花子,幽幽叹了口气:
“此事性质恶劣,比偷的还严重。”
说完转身回去了。
俞小宛没料到,事情会有这么不凑巧。
本来跟小叔子的关系就有些不自在,这下误会大了!
小叔子若是个大度的,自然不会计较。
若是个小心眼,只怕以后要有点麻烦。
俞小宛一路寻思着,原书里的陶三郎是个什么样的人设,想来想去,没想起来。
只怪这个人物太不显眼,对他描写的又少。
连他家里人后来是什么结局都没提到,所以直到现在,俞小宛对原书里自己的前途怎样还一无所知。
也罢!
骑驴看唱本,走着瞧吧!
反正她是要跑路的。
到时候天涯一别、江湖不见,再多的误会也无所谓了。
翌日清晨,俞小宛跟小姑子去婆婆那请安。
婆婆坐在炕上,笑眯眯地取出一张拜帖递过来,道:
“大娘子,隔壁高巡检家一早送来拜帖,他家小妾吴二娘过生日,请你和二娘子过去喝杯寿酒。”
俞小宛接了拜帖,打开看了一眼,上面确实写着敬请俞大娘子、罗二娘子共同赴宴。
俞小宛寻思着,隔壁高巡检家?
陶家西边是县衙府第。
高巡检家,应该就是东边那户人家了。
两家之间,只隔了一道小巷子。
她再一琢磨:高巡检?
有些耳熟,忽然就想到这高巡检在原书里是个重要的配角。
高巡检本名高鸣,家中一妻二妾,五个子女,上一大家子算上丫鬟婆子,一共二十六口人。
俞小宛为什么连他家人口都记的那么清楚。
因为北面的武国挥军南下时,破城而入,把他一家老小全给杀了。
所以这个高巡检对武国恨之入骨。
常常喝醉了酒大骂武国那帮狗杂碎,杀了他家老小二十五口人。
连最小的襁褓中的孩子都没放过。
这么一想,俞小宛心里不禁滑过一丝冷意:
破城而入,满门惨死?
难道,这就是澎河县人的命运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