男女主角分别是抖音热门的其他类型小说《人世几回伤,依旧枕寒流抖音热门大结局》,由网络作家“花菱辞照影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亲,虽然我一直没见过那个舅舅,但是我也是听父亲口中得知,舅舅也是个脑子不大好的样子。可想而知,我母亲18岁嫁给了我父亲,年幼的她,怎样承担着一个家庭的生计。年月收成不好的时候,过着讨食为生,就这样被我父亲的舅舅看到,终成姻缘。我父亲,虽然一辈子过着苦日子,也有着自己的傲慢,这一点貌似我也遗传了。在70年代的农村,在县镇里读完了高中,本来是有机会去深圳读大学,家里实在付不起学费,连路费都出不起,一个矮矮的泥土房,住着七八口人,能上完高中已经是很不错的了。我偶然从我父亲的书册中发现了一张老旧泛黄的照片,仔细一看,才辨认出来,是那个年轻的他,翩翩少年朗,时髦的发型,一身长款风衣端正的穿在身上,倚身在树旁,手里卷着一本书,满脸的书生气。意气...
《人世几回伤,依旧枕寒流抖音热门大结局》精彩片段
亲,虽然我一直没见过那个舅舅,但是我也是听父亲口中得知,舅舅也是个脑子不大好的样子。
可想而知,我母亲 18 岁嫁给了我父亲,年幼的她,怎样承担着一个家庭的生计。
年月收成不好的时候,过着讨食为生,就这样被我父亲的舅舅看到,终成姻缘。
我父亲,虽然一辈子过着苦日子,也有着自己的傲慢,这一点貌似我也遗传了。
在 70 年代的农村,在县镇里读完了高中,本来是有机会去深圳读大学,家里实在付不起学费,连路费都出不起,一个矮矮的泥土房,住着七八口人,能上完高中已经是很不错的了。
我偶然从我父亲的书册中发现了一张老旧泛黄的照片,仔细一看,才辨认出来,是那个年轻的他,翩翩少年朗,时髦的发型,一身长款风衣端正的穿在身上,倚身在树旁,手里卷着一本书,满脸的书生气。
意气风发,有股鸿浩之志的气场。
完全和此刻的父亲有着云泥之别,满脸的胡渣,驮着的背,浑浊的眼眸,全身透着疲惫的的姿态。
父亲在不忙碌的时候,也总是跟我交谈他还没有成家的时候,年轻时的热血劲!
也只有在这个时候,口中的烟,松松散散着吐出来;像回忆别人的人生,像回想遥远的故事。
我也特崇拜地看向他,说起过往的岁月。
独自出来工作,对于从村里出来的,从来没有看见照相机的他,充满了好奇,终于还是托好友之手,买到了一个德国进口的照相机,自学成才;后来直接当上了自由职业者,走南闯北。
给路过的客人一边照相,自己一边游玩,相当快意潇洒。
每当他跟我说起外面的新鲜事情我也充满了好奇之心,其中带着玄幻的色彩的故事最迷小孩子了;比如去某个深山老林中,夜晚听到狐狸们的窃窃细语,像极了人们在谈话,又比如在大城市里看着高人从高楼一跃而下,在比如去远方的火车里,能看到像电影里那样演戏一样警察抓人的逃脱战争。
父亲的颓废也许跟我的哥哥有关,我上面还有个比我大 10 岁的兄长。
听父亲说我哥的学业一直名列前茅,尤其是数学,那是在村里,甚至在县镇上都是数一数二的。
可是到了初二的时候,我哥突然不
真好。
是了,这个时候母亲又回来了;我当时只是在想他们聚一起了,自己可以死在他们的身边,也是个温暖的地方。
那个时候也是我最为叛逆的时候,经常打扮的奇装异服,画着浓艳的妆,所以对于我自杀的行为,父亲认为是我在外面不学好,谈恋爱,导致这种幼稚的行为,事后也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:“要死你去外面去死,这里是别人家,别给我丢脸”。
我母亲后面又一次离家出走,但是这次截止到现在也没回来过。
他们总是用言语说着最让人难以接受的话刺激对方,也总是殃及池鱼。
最后的一次争吵,父亲把我自杀的行为也归咎到母亲的身上;两个人最终的话题也转移到我的身上,母亲说没生我就好了,也不用受那么多的罪;父亲也说不生我就好了,不用在家种田,还要带着你,自己想去哪里发展就去哪里。
20 岁初点头的我,就想离开那个牢笼,也想到外面看看。
最重要的面临长辈们的催婚,对于早早就不读书的女孩来说,嫁人是唯一的正途。
我认为这是个荒谬的说法,我想证明自己,女孩子也能出人头地,足够天真的我认为离开这个家,出去很快就能学到新的技能,很快就能挣到钱了。
面对长辈们的阻拦,我还是义无反顾的一个人拎着行李箱出去了。
直到现在这两年,我才觉得自己格外的幸运,一个女孩出去,是冒着多大的风险,那个时候还没爆出一些边缘国家的危险度。
只有工作的不顺利,连初中毕业证书都没拿到手的我,碰壁了很多次。
想找个体面的工作,后面去了金店面试当销售人员,即使面试的人员委婉的表达着,我也明白其中的意思,无论从身高和长相都没带到标准,长相不好的我,个子较矮的我,人家站在柜台后面,胯部到柜子,而我是肚子到柜子;自己想到那个画面,也不禁心酸的嘲笑起了自己。
站在玻璃窗外,看着那些女孩子带着精致的妆造,统一的站立的姿势,职业干练的西装,羡慕不已。
我换了很多不同的岗位的工作,从工厂、到饭店服务员、商场、宠物店、花店、外卖员,.....对于大城市里的高昂的房租费,和我拿着微薄的薪水,不成正比
再加上不识字,只能捞个打扫卫生的活。
我并只知道,这个饭店是我的同学开的,他看到了我,我们互相打了招呼。
同样他也是转学生,和我一起来的还好几个;我自以为我们之间有着很深厚的友谊,每天都打打闹闹的,直到有天中午在学校吃饭的时候,他坐在桌子上,和几个同学讨论着我母亲在他家的饭店扫厕所的事。
被刚要踏进教室门口的我听见了,多想装作没听见,可他看见我,反而大声的说了起来,惹得同学哄堂大笑。
毕竟是上小学的的年纪,并不会处理问题,只觉得极度的自卑,冷着脸沉默着不说话,一直到又换了个新学校。
长大的回想起,那个时候一直认为大家都孤立我,其实应该是我先孤立大家。
父亲某天得知,他老同学也在这个城市里,二人抽空聚了一下。
他老同学原来在城里的郊区种起了地,种的是时令蔬菜,在运到市中心的菜市场卖掉,说自己正攒钱买房。
这话听着父亲心里痒痒的,毕竟他们刚从农村出来,两个人工资加起来才两千多点,我哥也到了成家的时候。
是要准备在城市里买套房子。
于是我们从住满了人的大杂院子,搬去了郊区的一家独门大院的农户家住着;过了一段时间我又换了距离近的学校。
从小自卑又敏感的性格,还是和之前学校的一样,没能交到朋友。
对于父亲的这个决定,我觉得是个极其错误的判断,两个人在家里忙碌不够,还要来这里重新上演一遍,现实还比家里忙碌一些,忙着种菜,忙着卖菜。
2008 年奥运即将开幕,我母亲又走了,留下了几亩田;租约了三年,父亲需要一个人扛下来。
他们还是在老家一样,多次的争吵;可是这里和老家不一样,吵闹的厉害,他们是会报警的。
对于邻居异样的眼神看我,我早已见怪不怪,好待他们不像在农村那样当着面碎嘴。
期间我哥也从北上广那种大城市里回到这里,看他一直沉默不语,原来谁也阻止不了母亲的离开。
看着太过劳累的父亲,我学会了煮饭,洗衣,卖菜,在田里也帮着父亲打起了下手,学业因此一落千丈,作业也总是按时交不了。
后来都习惯站着听完整节课。
本来就火爆脾气的父
就像人生一样,有的起点早,有的起点晚,却不代表着什么,一切都是大自然排序好的。
直到我五岁的时候,爷爷去世了,听我父亲说,爷爷快咽气的时候到处找我,直到把我带到爷爷的眼前,才咽下最后那口气。
如实记忆再好的我,对这段事情一片空白,纸片点的记忆也没有。
是不是那个时候,小小年纪的我,就已经感受到了莫大的痛苦,封锁了这篇记忆,还是就是年纪小不记得。
但是对于记忆这块,我是和家里人验证过也讨论过的,其实他们也很难相信,比如我记得我不会走路的时候,睡在凉床上掉下来,乳牙磕掉了,满嘴的血。
后来,照顾我的担子就落到我父亲的头上了。
自打我出生,他就一直在家务农,顺带照顾着我。
期间我的母亲也回过来几趟,依然是不断的争吵,最终也是没能在家待多长时间。
父亲也像爷爷那样,下地务农的时候用扁担挑着我,一边放着农具,一边放着我。
田间里的青蛙,草丛里飞舞的蜻蜓和蝴蝶,花朵里忙碌的蜜蜂,以及小河沟里的小鱼都是我的玩伴。
童年的孤独贯穿了我的整个人生,那种心里的煎熬和过度的敏感也许只有感同身受的人才会懂。
直到上学了,父亲也不用下地干活的时候带着我了,他感觉轻松多了。
上学的我也逐步的理解了很多东西,同时带给我的快乐,也在逐渐的减少。
为什么在村子上没有玩伴,他们好像似乎都不太乐意带我玩。
上学后的我,我才听的懂那些大一点的小孩似乎在学着他们家长的样子,说着没妈的孩子像跟野草一样长大;我也学会了反抗,总是用爪子挠他们一脸,他们更加的远离我,讨厌我。
因为我再也不是逆来顺受的孩子了!
他们不可以在我的身上来回骑着自行车压着我玩游戏了,不可以抓着我的头发在地上拖着我走,也有着很多的不可以.......也许在村子上没有玩伴,在面对同学之间,我感觉相处极度的别扭,试着胆怯的讨好,到底是小,不知道小孩子们的阶级理念已然形成。
当然对于没有母亲在身边的谆谆教导总是不行的。
上学了,我也学了坏毛病了,学会了偷东西,说谎,对于这两件事,我父亲也总
;但是还是呈现出要倒的样子,房子的四周都用了好几个粗壮的木头桩子支撑着。
我大胆着进去,我要进去拿走一个东西;走到父亲的房间,一个红色的木头箱子,以前是用来放衣服里的,箱子里还是有许多衣服没带走。
我用手仔细的摸着,果然还是在这里,没带走,几次搬家都没看到;不明白父亲为什么不把这么贵重的东西带在身边。
打开旧的快要粉碎的皮包,里面是一款许久没见过光的老照相机,有几块地方有斑驳的锈迹,特别是靠近镜头那块,不知道是什么材质,是生锈还是褪色。
皮包里面有个暗夹,里面带出来一张折叠的纸条,上面是父亲的笔迹,写着:滚滚长江东逝水!
这一句,我偷偷的把照相机放进了背包里,同样的在纸条背面,写下了我最喜欢一位诗人的词:来如飞花散似烟,醉里不知年华限;当时花前风连翩,几轮春光如玉颜!
我把纸条放回了原处,皮包放在原来的位置上,它属于这个房子,只有照相机,我带走了!
老家的房子,充满了童年的记忆,却也带走了那时的天真与欢乐,这里的人,有的为了生计,不得不奔赴远方,有的人熬不住大自然给的生命周期,变成了一捧黄土,永远的与家乡中的泥土融合在了一起。
两个月过后,与父亲的一通电话里的得知,它倒塌了!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