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!手机版

您的位置 : 首页 > 其他类型 > 最后的冲刺:学渣也能成学霸林然李浩全文

第13章

发表时间: 2025-02-02
一款能够自动识别垃圾种类并分类投放的装置。这个创意来源于日常生活中垃圾分类的难题,同时也契合了比赛的环保主题。分工明确后,我负责统筹规划和文档撰写,赵明负责编写程序代码,张晓彤负责外观设计,刘洋则承担硬件组装和测试工作。

项目启动后,我们遇到了诸多困难。首先是技术层面的问题。赵明编写的程序在调试过程中频频出错,导致设备无法正常运行。我们不得不加班加点查找漏洞,甚至牺牲了几个周末的时间。有一次,因为一个细微的参数设置错误,整个系统崩溃,赵明急得直跺脚,差点放弃。我及时安抚他,鼓励他一步步排查问题,并协助他重新梳理逻辑。最终,我们成功修复了程序,让设备恢复运转。

其次是团队协作的挑战。由于每个人的专业领域不同,我们在沟通上难免产生分歧。比如,张晓彤希望设计出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外观,而刘洋则强调实用性,两人因此争论不休。眼看矛盾升级,我主动站出来调解,提议召开一次头脑风暴会议,让大家畅所欲言。经过充分讨论,我们达成共识:既要保证功能完善,也要兼顾美观。张晓彤调整了设计方案,融入更多简洁实用的元素,而刘洋则优化了内部结构,使得两者完美结合。

除了技术与协作,资金问题也让我们头疼不已。制作原型机需要购买大量电子元件和材料,而我们的预算有限。为了节省开支,我们四处寻找二手零件,甚至利用废旧物品进行改造。有一次,为了获取一块高性能传感器,我和赵明跑遍了市内的电子市场,最后在一个偏僻的小店淘到了合适的配件。虽然价格便宜,但质量可靠,解决了燃眉之急。

经过两个月的艰苦奋斗,我们的作品终于初具雏形。那是一台造型简约、功能齐全的智能垃圾分类箱,不仅能通过摄像头识别垃圾种类,还能语音提示用户正确投放。为了让演示效果更加震撼,我们还录制了一段视频,展示了设备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案例。提交作品的前一天晚上,我们围坐在实验室里,盯着屏幕上显示的最终版本,每个人